題目:從政府管制假新聞的行為來看言論自由的界線
關鍵字:言論自由、公共利益、假新聞、管制手段
論題:政府出手管制假新聞的理由,是怕公共利益受損,舉凡災害防救法、傳染病防治法、社會秩序維護法、保險法、農業金融法的修法,都是怕造成民眾對疾病、金融、保險體系的恐慌,進而造成民眾不必要的損失,又或是因為不實的資訊造成錯誤的決策,理由看似正當,但涉及民主國家重要的言論自由之價值,筆者認為有進一步檢證的必要。
憲法第11條明定:「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但我們知道,言論自由無法無限上綱,有些言論仍被政府所限制,像是猥褻性言論現階段就有刑法235條限制之,又或是台灣籍的學者被限制不能前往大陸兼職、兼課,否則就會被解聘,失去在台灣講學的權利,也就是說,言論自由仍存有邊界的概念。
政府固然有權力限縮人民的言論自由,但基於公共利益的理由能否成立?現階段台灣法體系對於言論自由與公共利益的衝突,有沒有一套體系來紓解兩方的張力?以上是筆者想探究的問題。
大綱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第二節:研究目的
第三節:研究方法
第二章:政府管制假新聞的手段與目的
第一節:多元傳播媒介與假新聞興起的關係
第二節:政府宣稱假新聞的威脅
第三節:政府防堵假新聞的手段
第四節:政府修法打擊假新聞的期待
第三章:現階段法體系對言論自由的見解
第一節:憲法保障言論自由的邊界
第二節:大法官會議對言論自由的建構
第三節:言論自由在法庭判案上的運用
第四節:台灣社會所建構的言論自由
第四章:公共利益與言論自由的衝突
第一節:假新聞涉及的公共利益
第二節:公共利益被侵害的對策
第三節:言論自由被箝制的代價
第四節:政府如何化解兩者的衝突
第五章:結論
第一節:體系的建構有助於紓解張力?
第二節:體系對於政府決策選擇的影響
第三節:結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