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憲法「像」什麼?


  1. 對於要回答憲法「像」什麼的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最易於理解的比喻莫過是將其擬人化了。所以筆者在此就以個人生活經驗,將社會比喻為一個家庭,而把憲法視為祖父母,父母代表法律與命令,社會上的一些新的觀念則代表憲法增修條文及大法官釋憲文。
  2. 對筆者而言,祖父母總是會告訴一些基本的原則、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也會告訴我們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平常更會要求我們做到他們給我們的期許,像是「當個好學生」或「當個孝順的小孩」等等。但因為見面的時間不像父母,所以大部分的時候,他們所說的及所要求的,往往都很基本,不太詳盡。對於祖父母而言,他們所傳達給我的教誨,是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很多基本的原則是一代代留傳下來。就拿上述所說「當個好學生」和「當個孝順的小孩」的例子來看,以「當個認真的學生」來說,祖父母可能認為認真的學生只能念書,不能做無關課業的事,選填志願時也只能填選如醫生、律師或教師等等傳統社會認為「有前途」的科系,不能選那些你真正喜歡,但可能沒什麼工作機會的科系;而以「當個孝順的小孩」來說,對祖父母而言,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孝順的女兒是不能繼承遺產的。
  3. 但是平常與我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想法基本上不太會違背祖父母的教誨,大部分原理原則也都類似,加上他們畢竟不是祖父母,平時與我相處的時間遠大於他們,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面,父母是比祖父母更瞭解我的狀況,他們的想法也比貼近我的想法,可能也因為年紀較祖父母來說與我們相距沒這麼大,所以有些觀念就比祖父母他們來得更與時俱進,不會顯得太過於過時。從上面的例子來看,對父母來說,認真的好學生不一定代表在讀書方面很厲害,認真學習一技之長的人也可以算是好學生;女兒也不再被認為是「潑出去的水」,在遺產繼承上的權利也與男生相同。
  4. 總結上述所說,誠如老師在上課時所說的,「憲法是共同體的人們互相宣告、共同允諾及同意的價值體系,在經驗上如實的反應共同體的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藉由國家力量的強制規定下所要達成的價值」。祖父母傳達給我們的教誨與期許,是反應了當時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以此為出發點,再以日常生活的真實情況加以改良,做出較為詳細,以及較符合社會轉變的方式與想法來教育下一代,就像法律一樣。法律的制定不違背憲法,以詳盡的條文體現憲法的精神,更因為其修改的難度遠低於憲法,所以較憲法來說,比較能夠跟上社會的發展。那有時這些觀念也會回去影響祖父母,讓他們的想法與時俱進,如同憲法增修條文及大法官釋憲文一樣,補充或修正憲法的條文,使其不至於與社會過於脫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