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憲法像什麼?


       根據老師課堂上的提示,可以將憲法往「地圖」的方向聯想,確實不無道理。因為地圖提供了「位置」、「方向」、「目標」等要素,它將幫助我們共同體的成員們,思考與回答: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將要往哪裡去?等問題。但我希望透過歷史的角度來挖掘憲法誕生之初,它如何被理解、它所產生的影響為何?等問題,提供我對憲法的想像。我認為憲法就像「煞車」。
        制定史上首部成文憲法的美國開國元勳們,基於政治上的理由,賦予憲法「限制政府權力」的厚望,不過因為美國其獨特的立國要素,這份文件也應對著構成該國政府的主人「人民」所附加的期望,作為「保障人民權利」的依據。從這個角度觀之,國家就像一部急速行駛的快車,而憲法充分展現煞車的任務。憲法的誕生也預表著它將成為與巨靈「利維坦」正面對決的存在,至少在美國起初設計的時候,權力分立一併成為了重要概念被涵蓋在首部憲法內部。
       關於憲法所造成的影響,它幾乎成為絕大多數國家重要的構成要件之一,即使它並非現代國家四要素「人民、主權、政府、領土」其中一樣,它依舊因著它所具有的特性被定位為國家的基礎。如同中文所習慣稱呼的「根本大法」,世界各國以憲法做為基礎來審視立法行為與政府行為的合法性。為了不使政府成為概括一切權力的存在,憲法規定了政府的體制、運作方式;為了不使任何法律條文成為侵犯人民權力的存在,憲法身兼最高條款來否決違憲的立法。就實踐的意義而言,即便總有不同的駕駛,也就是國家的領導,憲法總是作為阻擋其超速的屏障樹立在其之前。
       最後,作為題外話,我在修大一中華民國憲法時,許雅棠老師曾說過:「憲法作為國家目標的指標,對中華民國而言太奢侈了」的論述,我至今仍是記得。這樣的論述當然建構在「憲法是屬於強國適用的」一種「強國/弱國」、「大國/小國」的體系之下。但也幫助我透過這樣的敘述來反思,假若一個共同體當中的成員,已經對其群體的關係產生混淆與難以認同、頻繁面對國際政治關係中的他國壓迫,以至於國民並不相信國家有任何目標,也不打算執行任何政治生活上實踐,憲法對這群人而言還具有任何意義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