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憲法像什麼


我認為憲法好像一把尺,而大法官是用尺答題的考生,憲法就像把尺規範著何處即是明顯的刻度(每個基本權利)1cm不可能等於2cm,又分到毫米,記錄著每一個細條,而大法官像學生,接受到了挑戰憲法的題目,拿著憲法這把尺,嘗試不同角度方法將毫米跟毫米之間的不明顯的刻度,精準挑出來,答題。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憲法像什麼

憲法像什麼?
  憲法是維持國家運作的基本規範,裡面規範人民的權利義務、政府機關的運行及權力關係。作為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規範、限制政治活動,並且提供人們生活的準繩,此外,憲法是來自於當地人生活所形成的文化、價值具象化形成的產物,例如我國憲法第二章中就有許多人民自由的保障範圍,可見自由在我國是一項重要價值。

  然而,憲法有其「適應性」,大一時的中憲的老師曾說:如何以不變的條文適應環境的變遷是制憲者在設計憲法時要考慮的重要變數。因此,通常憲法的規範都很概括性,只有條列大原則,而細節的執行則是要靠大法官解釋或是法律、命令的制定。

  也是因為如此,我覺得把憲法比喻成可以參考並執行的說明書可能有些不當。畢竟憲法只有勾勒出大範圍,但卻無助於實際權利受侵害時尋求救濟的方式。舉例而言,菸害防制法規定:菸品所含之尼古丁及焦油含量,應以中文標示於菸品容器上,此規定雖然是維護公共利益的保障(國民健康、讓消費者知道必要資訊)但卻不符合憲法保障的消極不表意自由;又或者在國內爭論已久的死刑議題,刑度的設計理由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公共利益之必要,但同時卻也與憲法第8條、第15條所主張的人民身體之自由應於保障有所牴觸。在生活中若遇到基本權相互牴觸的時候,可能無法單就翻閱憲法本身找到救濟管道。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憲法的制定與該國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大法官解釋的內容也會隨著風俗民情而有所不同。所以我認為憲法是讓人初步了解一個國家的簡介。

憲法像什麼?

我覺得憲法像個設計圖,它被製造出來是為了展示著我們想要的生活樣貌:例如我們認為人人平等是對未來世界的美好想像,憲法就會把這條畫進去,但同時,就像大一憲法教過的:第二代人權在憲法裡往往只是宣示作用而沒有實質效力,設計圖畫出來的東西有些時候礙於技術上行不通、或者它從頭到尾就是個不可在生活中執行的概念(例如服裝周的衣服不是真的要穿的,只是想展示某個概念),最後雖然並不見得會實質被作用在生活裡,但仍然有提醒或淺移默化的功能。另外,設計圖在跟憲法一樣,也會需要因為我們對「美好成果/未來」的想法改變,面對一次一次的修改,以讓它更貼近於我們想要的樣子。
但現在的憲法跟生活的關係,就像是蓋建築的時候完全忘記有這份設計圖的存在,例如我們制定法律的時候並不需要有違憲審查,而是在建築快要垮掉或蓋法產生爭議的時候才會需要重新審視設計圖(憲法),不知道是否是因為這份設計圖年久失修導致大家寧可直接用共識(民意)作為依歸?

憲法像什麼?

  1. 現代國家的基礎在立憲政治、民主政治以及以人權為基礎的政治。根據張君勱先生所述(1947),國家的目的是在維持人民的生存與保障人民的安全;且國家存在的目的亦是保障人民的自由並塑造一種法律的秩序。因此憲法便是規定國家中握有權力的政府,如何被限制、規範及如何將權力分配於各機關,以達上述保護人民安全與自由的之目的。
  2. 憲法首先界定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係。因政府的手上握有兵權、警察及法院,可以隨便逮捕人民或是借國家的名義要求人民絕對服從以徵收人民財產或剝奪人民性命。故憲法必須規定人民的基本權利,保障最重要的人身自由,以有限的權力對人民負責。另外,憲法規範國家權力機關的確立與限制。立法、司法及行政機關三權分立且相互制衡,各有其組織、職權及界限。權力分散但各機關擁有相符權力以促使政府有效運作,維持國家主權。
  3. 我認為憲法像是「雙面刃」,試想憲法擁有龐大的公權力,限制政府且保障人民。如何制定憲法及如何運用憲法是重要的課題,若制定憲法卻沒有保障人民最基本的人身自由或界定權力機關間權責,憲法便無法發揮目的並導致人民權利被剝奪,掌權者「以法統治」國家而非「依法治國」。

憲法像什麼?

憲法對我來說像什麼?

首先,我想先回答憲法和我的什麼有關係?而我們又是什麼關係?

  • 在我看來憲法有兩大內涵; 第一是與我看似更為密切相關的人權條款,保障人人平等。當我們高喊人權時,憲法在背後支撐著我們確保人性尊嚴。第二部分是依據權力分立原理的國家機關條款; 亦即各機關的產生方式、權限,及彼此間的制衡關係。
  • 對我來說憲法就像飛機飛過後面拖著一條長長的「白色尾巴」一樣。
這條「白色尾巴」(凝結尾)的產生,是飛機引擎所排出的廢氣裡,含有充份水氣與凝結核,在高空遇冷凝結後呈現液態水,就和雲相同。當然,凝結尾是有條件的,必須有特定的濕度與溫度。
而政府就像一個大引擎一樣,創造出憲法,裡面包含人權條款、國家機關條款。在遇到適當的時間點(例如釋憲案),憲法才會現身。
憲法很微妙,就像在花博公園每天飛過幾十台的飛機一樣,每天都存在於我們周圍。卻又在天上遙不可及; 但聲音卻大到震撼住每個人。你會忍不住的抬頭看它一眼,看到他飛過留下的白色痕跡一樣。

憲法之於我的關係,就像上面說的一樣很遠又讓人不可忽視。以前我總覺得憲法就只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但停下來思考後,發現它並不是那麼遙遠,就像每幾分鐘機尾留下的痕跡一樣,在日常的生活裡也留下一點痕跡,映照出這個共同體人們的生活方式。而憲法也在國家強制力的支持下規範人們必須實現這個平等價值。


不過飛機引擎排出的氣體,不只有水蒸氣而已,還有二氧化碳、煤灰、等,不管排放量有多小,直接把這些物質排放到空氣中,還是有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那憲法之於我們的社會呢?是否也會有沒有被看見、有害的一面?

憲法『像』什麼?

對我來說憲法在不同的情況下代表的東西都不一樣。在民主國家上,憲法就像一條『鞭子』,因為政府是邪惡的,但是社會又不能沒有政府來治理公共事務。政府是必要的,不能沒有,可是它又是邪惡的,所以夠了就好,能小就小。這種自由主義思想因此主張小政府。憲法本質上是規範政府權力,用來約束政府,不讓政府亂搞的一套規則。只有政府會違憲,人民只會違法。法律管人民,憲法管政府。要訂一個好的規則,以駕馭政府。憲法不好,政府便如脫韁的野獸,幹盡壞事,人民受苦。
但如果在極權或威權的國家上,我覺得憲法就像『和尚撐傘』無法無天,憲法在這種國家上根本就可有可無,因為憲法不再有規範政府的能力,而且反成為了極權者的工具,極權者可以利用憲法來規範人民的主權,這樣子就沒了憲法的原意。

憲法像什麼


                對我而言,憲法就像是遊戲說明書,明確地將遊戲規則闡述出來,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都清清楚楚。玩遊戲的就是我們人民與政府,而遊戲的主體就是國家。大家從出生到死亡,都在玩著這個遊戲。規則訂了,不要違規,其餘的玩法你想怎麼進行,都是個人自由。這套遊戲規則,同時保護者人民與政府,從人民的角度出發來說,憲法的存在約束了政府,保障自己的利益不會被不當侵犯。從政府的角度出發,憲法可以使其作為有合法性與正當性。
        
                國內人民的玩法,一部份表示了該國的生活模式與意識形態,以前述說法就是在不同的環境,就會有不同的玩法,而在當人民的玩法與遊戲規則相互衝突時,必須檢討憲法的時效性,是否有修改之必要,這時就仰賴了大法官的釋憲會議。因為憲法大部分都是概括性的敘述,更詳細的規範是由位階較低的法律、命令來補充;依據我國憲法增修條文,大法官共計15人,由總統選出,任期8年,在憲法有疑義時,召開憲法法庭,對釋憲案進行言詞辯論。但憲法是國家之根本,參與憲法討論的卻只有大法官,且大法官是由總統所任命,是否會有太過濃厚的政治色彩?
        
                台灣是一個民主法治的精神,憲法代表了台灣社會的根本價值,因此居於最高位階,並且藉由在制定過程中的各種意見交流,將台灣人民的意志體現出來,同時這套遊戲規則,也使得人民與國家成為相互依賴的關係,密不可分。憲法唯有不斷的與時俱進,才能確保人民與政府之間不會有任何一方遭受侵害。

憲法「像」什麼?

憲法對我而言像是一面盾牌,具有攻擊與防禦,兩相矛盾的特質。盾牌的存在最初是為了抵擋攻擊,保護自身安危而設計,同個邏輯放到憲法身上,對於人民來說,憲法是為了防止政府不會踰矩、侵犯人民的權利,在政府做出實質的侵害後,人民可用憲法這張盾牌合理的抵抗政府的迫害,尋求體制內解決侵害權利之問題;接下來筆者要解釋直觀上覺得是用來防禦的盾牌,為何也具有主動攻擊的特性,現實生活中的盾牌在必要時,可以當作鈍器反過來回擊攻擊者,套用在憲法的中的詮釋會是:把時間軸拉長來看會出現一種情況,憲法沒有明文保障的規定,對於被侵害權利的人民而言,憲法反而變成政府的武器,使其抗拒政府力的正當性被大大的削弱,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憲法修正案、大法官釋字,又或是修憲制度的規範,目的就是為了符合時代演進,把當代人重視的價值加入憲法當中,用盾牌的例子來說明,盾牌存在的意義「防禦」並沒有消失,只是換成這個時間點上需要「防禦」的樣態,如同過去的盾牌是為了保護戰士不受敵方刀劍的摧殘,當今的盾牌則是保護軍警、執法人員不受歹徒槍彈的威脅,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放在憲法上,制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民,在原本訂定內容當代社會都已達成後,出現新興且值得我們保障的價值後,我們亦可把該價值加入我們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憲法中,就如現今的盾牌擁有防止刀劍的能力後,又在加上防止槍彈傷及我們的功能,不斷的與時俱進。



憲法像什麼?

  • 對我而言,憲法像什麼?
  憲法條列出了國家結構和運作模式,同時也規範了國民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從憲法可以看出國家政體的特色和精神,與其勾勒出的理想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雛型。因此,對我而言憲法就像是一本產品說明書,產品說明書的功用為介紹產品的特色、功能、用途、使用方式、保養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展現產品的優點和性質。而憲法作為「產品說明書」介紹的「產品」即是國家和社會。
  憲法建構了國家和我的日常生活,但我並沒有透徹地去瞭解憲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不會特別意識到憲法的作用和存在,但是當我的權利出現問題時,憲法就是我手邊那本解決問題的工具書。就像我閱讀產品說明書時,只會在意產品特色、用途、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的部分,不會在意規格型號、保養維修方法等其他說明,等到產品無法正常運作時,才會忽然想起說明書的存在並按照指示試圖修復。
  但是我認為將憲法比喻成產品說明書並不是個好說法,憲法的精神和目標應該是崇高的理想,應該要主動地去追求達成和實踐,而非被動地在問題出現後才希望能從憲法尋求庇護。也就是說,憲法、國家、社會應該要是緊密串連的鐵三角,藉由國家的權力在社會中實現憲法,而不是彼此形成差距和分散,讓憲法成為介紹性質的說明書。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憲法「像」什麼?


  1. 對於要回答憲法「像」什麼的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最易於理解的比喻莫過是將其擬人化了。所以筆者在此就以個人生活經驗,將社會比喻為一個家庭,而把憲法視為祖父母,父母代表法律與命令,社會上的一些新的觀念則代表憲法增修條文及大法官釋憲文。
  2. 對筆者而言,祖父母總是會告訴一些基本的原則、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也會告訴我們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平常更會要求我們做到他們給我們的期許,像是「當個好學生」或「當個孝順的小孩」等等。但因為見面的時間不像父母,所以大部分的時候,他們所說的及所要求的,往往都很基本,不太詳盡。對於祖父母而言,他們所傳達給我的教誨,是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很多基本的原則是一代代留傳下來。就拿上述所說「當個好學生」和「當個孝順的小孩」的例子來看,以「當個認真的學生」來說,祖父母可能認為認真的學生只能念書,不能做無關課業的事,選填志願時也只能填選如醫生、律師或教師等等傳統社會認為「有前途」的科系,不能選那些你真正喜歡,但可能沒什麼工作機會的科系;而以「當個孝順的小孩」來說,對祖父母而言,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孝順的女兒是不能繼承遺產的。
  3. 但是平常與我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想法基本上不太會違背祖父母的教誨,大部分原理原則也都類似,加上他們畢竟不是祖父母,平時與我相處的時間遠大於他們,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面,父母是比祖父母更瞭解我的狀況,他們的想法也比貼近我的想法,可能也因為年紀較祖父母來說與我們相距沒這麼大,所以有些觀念就比祖父母他們來得更與時俱進,不會顯得太過於過時。從上面的例子來看,對父母來說,認真的好學生不一定代表在讀書方面很厲害,認真學習一技之長的人也可以算是好學生;女兒也不再被認為是「潑出去的水」,在遺產繼承上的權利也與男生相同。
  4. 總結上述所說,誠如老師在上課時所說的,「憲法是共同體的人們互相宣告、共同允諾及同意的價值體系,在經驗上如實的反應共同體的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藉由國家力量的強制規定下所要達成的價值」。祖父母傳達給我們的教誨與期許,是反應了當時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以此為出發點,再以日常生活的真實情況加以改良,做出較為詳細,以及較符合社會轉變的方式與想法來教育下一代,就像法律一樣。法律的制定不違背憲法,以詳盡的條文體現憲法的精神,更因為其修改的難度遠低於憲法,所以較憲法來說,比較能夠跟上社會的發展。那有時這些觀念也會回去影響祖父母,讓他們的想法與時俱進,如同憲法增修條文及大法官釋憲文一樣,補充或修正憲法的條文,使其不至於與社會過於脫節。

憲法像什麼?


       根據老師課堂上的提示,可以將憲法往「地圖」的方向聯想,確實不無道理。因為地圖提供了「位置」、「方向」、「目標」等要素,它將幫助我們共同體的成員們,思考與回答: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將要往哪裡去?等問題。但我希望透過歷史的角度來挖掘憲法誕生之初,它如何被理解、它所產生的影響為何?等問題,提供我對憲法的想像。我認為憲法就像「煞車」。
        制定史上首部成文憲法的美國開國元勳們,基於政治上的理由,賦予憲法「限制政府權力」的厚望,不過因為美國其獨特的立國要素,這份文件也應對著構成該國政府的主人「人民」所附加的期望,作為「保障人民權利」的依據。從這個角度觀之,國家就像一部急速行駛的快車,而憲法充分展現煞車的任務。憲法的誕生也預表著它將成為與巨靈「利維坦」正面對決的存在,至少在美國起初設計的時候,權力分立一併成為了重要概念被涵蓋在首部憲法內部。
       關於憲法所造成的影響,它幾乎成為絕大多數國家重要的構成要件之一,即使它並非現代國家四要素「人民、主權、政府、領土」其中一樣,它依舊因著它所具有的特性被定位為國家的基礎。如同中文所習慣稱呼的「根本大法」,世界各國以憲法做為基礎來審視立法行為與政府行為的合法性。為了不使政府成為概括一切權力的存在,憲法規定了政府的體制、運作方式;為了不使任何法律條文成為侵犯人民權力的存在,憲法身兼最高條款來否決違憲的立法。就實踐的意義而言,即便總有不同的駕駛,也就是國家的領導,憲法總是作為阻擋其超速的屏障樹立在其之前。
       最後,作為題外話,我在修大一中華民國憲法時,許雅棠老師曾說過:「憲法作為國家目標的指標,對中華民國而言太奢侈了」的論述,我至今仍是記得。這樣的論述當然建構在「憲法是屬於強國適用的」一種「強國/弱國」、「大國/小國」的體系之下。但也幫助我透過這樣的敘述來反思,假若一個共同體當中的成員,已經對其群體的關係產生混淆與難以認同、頻繁面對國際政治關係中的他國壓迫,以至於國民並不相信國家有任何目標,也不打算執行任何政治生活上實踐,憲法對這群人而言還具有任何意義嗎?

憲法像什麼

1現代立憲主義的兩大命題-有限政府與權責相符-是如何演變而來?

  以往受到君主制度的荼毒之下,人民開始希望政府的能力能受到限制,並且能分權制衡,政府所做的任何決策都要通過人民的同意才能執行,以防止政府專斷腐化,從而產生「有限政府」。
  而當今的政府為了配合期望日益增生的人民,而逐漸擴大形成龐大的官僚體制,官僚體制的漏洞與繁雜的行政事務常導致政府效能不佳、貪腐等情形出現,於是出現「權責相符」透過政治責任、行政責任等來督促政府的運作。

2憲法像什麼?

  我認為憲法像是「佛祖」、「耶穌」或是其他宗教的先知,一般人其實不太明白憲法所賦予的真正意義,但是大家都相信「聽神明(憲法)的話準沒錯,必然會通往最美好的地方」,而為了理解憲法,各國也有各自不同的「教義」(大法官解釋)。在神明面前無疑是無人敢質疑神的偉大性,也不會去更改神的地位,與憲法一樣擁有最高性。
「憲法」也如同一般神明一樣,平常你需要幫助時根本不會出手拯救你,但是卻存在人們心中,被人們認為是一種保障,也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現代的宗教也必須與時代潮流同步運行,像是新聞曾經出現「媽祖」力挺同志婚姻合法,及一些基督教信仰者也主張耶穌愛每個人,同性戀者一樣被神所關愛等。再再證明「神」也與「憲法」一樣有著適應性。

憲法像什麼

憲法在某種程度上像聖經
因為它們都沒辦法直接對人產生作用,但其他的下級法律都是依照其精神,也就是說憲法及聖經都像是授權來規範人民,但並沒有直接作用.另外它們的位階也都很高,且皆需要透過人來解釋,只是憲法是由大法官來解釋;而聖經則由牧師或神父等加以解釋.

憲法像什麼?

憲法像一本字典,內容明定人民之權利義務和中央與地方政府機關之權限、制度,它所闡明的是一個國家的價值體系,我們說它是根本大法。

為什麼我說它像一本字典呢?一本國語字典,一開始我們不知道或者是不需要它,到了小學,我們對它有了需求便使用它,到了長大成人我們不須經常翻閱或者是根本不用,但它的內容知識,我們卻能有所記憶,轉變成每個人腦袋中的知識,而每個人從這本字典中獲取到的知識量各不相同。就如同我們知道憲法並擁有它,當我們需要它時,我們會翻閱它並解釋其與人民生活之關聯性,其內容所闡述的人民基本權利保障和政府機關的架構會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但是,當字典內容有誤或是不合時宜時是容易改變的,憲法就不是如此,現今有許多人認為憲法不合時宜因此懷疑它的價值或是提倡修憲。憲法前言明示:「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受全體國民之付託,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為鞏固國權,保障民權,奠定社會安寧,增進人民福利,制定本憲法,頒行全國,永矢咸遵。」既然制定此憲法是為全國人民所付託,這是否表示憲法所體現的價值與現今人民價值觀相違背?我們該如何回應此狀況?憲法條文的爭議是由誰說的算?




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憲法對我來說像什麼

  1. 憲法對我而言像是一把傘,雨天遮雨,晴天遮陽。他就像是一個最後不讓自己淋濕或曬傷的手段,在沒有屋簷或騎樓的狀況下我會需要他,一個可以保障我能夠不受天氣影響自由走動的存在。就像是當我的權益受到侵害而憲法就是保護自己基本權力的最後的屏障。但是在不需要他的時候,對某些人來說,拿在手上的重量與不便有的時候會讓自己覺得礙手礙腳,但是在這個陰晴不定的天氣之下大部分的人卻不敢丟下他。
  2. 憲法這把傘畢竟從幾十年前就製造,參考國外並依照當時社會的精神而創立,現今有的人卻認為他已經不合時宜。國際與國內的狀況,社會的認同感與價值觀也有所改變,認為想要改造甚至再造另一把新的傘(特別是激進台獨分子非常厭惡這把傘)。
  3. 以一個激進的台獨分子做為假設,他非常的討厭憲法這把傘,上面的花紋俗氣老土,跟不上流行,認為憲法只是造成他不便與不悅的存在,內容條文與其價值觀造成強烈的矛盾,他認為這是一種壓迫,這是防止台灣獨立的一大障礙。那麼在這個價值觀相違背的狀況下,政府將憲法繼續堅守下去究竟是迫害還是保障?部分人的利益權益被壓迫是否有違憲法的平等精神呢?

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關於每週貼文

  1. 發文期限:上課前一天(週三)下午六點前,請勿逾時貼文。
  2. 請在每篇文章標籤你的中文全名。
  3. 貼文旨在交流,絕非單純抒發感想,宜力求提出引發同學討論的觀點或論題。

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授課進度

週次 Wk日期 Date課程內容 Content備註 Note
1
9/13課程目標與授課進度說明  
2
9/20憲法概念暨立憲主義簡論(一)
* 什麼是Constitution?如何認識?
  
3
9/27憲法概念暨立憲主義簡論(二)
* 什麼是Constitutionalism?政治概念與憲政體制的關聯?
  
4
10/4從憲法、釋憲文到政治學論題:平等(一):
* 憲法第七條
* 大法官解釋釋字第485、490
從釋憲文認識起自生活事例的價值衝突及憲政體制與治理施為如何作用於日常生活,又如何返歸憲法、法律和政策等層次而發揮微調的效果。
5
10/11從憲法、釋憲文到政治學論題:平等(二)
* 大法官解釋釋字第618748
  
6
10/18從憲法、釋憲文到政治學論題:公共利益(一)
* 憲法第二二、二三條。
  
7
10/25從憲法、釋憲文到政治學論題:公共利益(二)
* 大法官解釋釋字第552 (+362)、554
  
8
11/1從憲法、釋憲文到政治學論題:公共利益(三)
* 大法官解釋釋字第580588603
  
9
11/8學期報告題目(含關鍵詞三至五個)討論(一)繳交學期報告題目、論題,並略作口頭說明
10
11/15學期報告題目(含關鍵詞三至五個)討論(二)同上
11
11/22論題或假設討論(一)  
12
11/29論題或假設討論(二)  
13
12/6大綱討論與修改(一)  
14
12/13大綱討論與修改(一)  
15
12/20期末報告展演(一)  
16
12/27期末報告展演(二)  
17
1/3期末報告展演(三)  
18
1/10期末考試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配分項目 Items次數 Times配分比率 Percentage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40%本項包括出勤、參與討論狀況,缺席三次(含)以上,本項成績以零分計。
學期報告發展350%本項包括題目、論題、大綱等項的發展與討論
學期報告展演110%
配分比率加總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週一上午10:10-11:50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D632EMAIL:juichung@scu.edu.tw
聯絡電話 Tel:其他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