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選舉保證金與平等權、參政權關係之研究

標題:選舉保證金與平等權、參政權關係之研究

假設:選舉保證金的存在,筆者認為違背了平等權、參政權,兩項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同時也假設有一個強大的立法理由來支撐選舉保證金的正當性。

政治學意涵:不論在哪一種政體中,都一定會討論或研究公權力是作用於人民身上,作用的過程往往是複雜且無法輕易解開,這個過程往往成為政治學學者研究的主題,本研究同樣是想探討公權力對人民權利侵害的問題,藉著立法者立法的初衷,來檢視限縮民眾權利與保障民眾權利之間,兩者的張力的關係,在本研究主題中,是否早已過度緊繃,對於權利系統造成傷害,並再更進一步的往下檢視,有沒有緩解或解救張力過於緊繃的局面。

關鍵字:選舉保證金、公職參選、立法理由、平等權、參政權

摘要:中華民國憲法第17條規定:「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而第7條規定:「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但我們可以從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以及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中發現,在正式成為候選人之前,須繳納一筆保證金,以總統副總統選舉為例,候選人在連署階段,必需先繳交100萬元的連署保證金,連署成功後,還需再繳交成為正式總統副總統候選人之保證金,數目龐大,令人驚愕,而繳交保證金的行為,筆者認為有不符合憲法第七條平等權的保障,不論金額大小,透過法律以金錢做為門檻,就有侵害到平等權的風險,這是應然層面的問題,再者,實然層面上來看選舉保證金的設立,對於市井小民想要參選公職來說,保證金的存在有很高的機會讓他們怯步,不加入競選的行列。

在我國憲法中,平等權的內涵為強調「實質平等」而不是齊頭式的「形式平等」,第7條所宣稱的法律上一律平等,意思就是法律地位之實質平等,不強調「結果平等」而要求「機會平等」,從上述的原則來看,選舉保證金似乎侵害到平等權的保障範圍。

再來看選舉保證金保可能造成的另一項權利的侵害,對於沒有豐富經濟、人力資源但想參選的公民來說,保證金存在的概念類似於1965年美國民權法案尚未公布的美國南方,形式上是人人皆有參政權,實際上卻是要提供繳稅證明、進行文化測驗或通過祖父條款才得以投票,有變相剝奪公民參選公職、參政權的疑慮,是以本研究將從最初立法繳交選舉保證金之立法理由,來看為何可以有如此的規定卻又可以不侵害到平等權的保障範疇且不侵害公民的參政權利。

大綱: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第二節:研究目的
                   第三節:研究方法
      第四節:研究範圍

第二章:現階段公職人員候選人提名條件
                   第一節:年齡限制
                   第二節:身分限制
                   第三節:選舉保證金
                   第四節:小節–公職參選條件的歸納

第三章:選舉保證金的爭議
                   第一節:過高的保證金門檻
                   第二節:法定的階級限制
                   第三節:違背參政權的保障
                   第四節:小節

第四章:選舉保證金設立的目的
                   第一節:選舉保證金制度的歷史
                   第二節:設立保證金的立法理由
                   第三節:釋字第468號解釋文的詮釋
                   第四節:小節

第五章:選舉保證金與平等權、參政權的關係
第一節:憲法設立平等權、參政權的理由
                第二節:選舉保證金與憲法設立的兩權之衝突
                第三節:選舉保證金應續存的辯護
                第四節:小節

第六章: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